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間台灣獄政工作權益促進會(獄政工會)已經成立3年。
監獄血汗過勞令基層不堪負荷,短短幾年間相繼發生桃園女子監獄同仁猝死、屏東監獄同仁被毆進加護病房,以及澎湖監獄同仁疑似過勞死獄方卻對外表示「備勤並非執行勤務」。 每天面對來自長官、同學的壓力,事情從來不會變少,只會越來越多,而做得好似乎被當作理所當然,做錯了責任問題全被堆在自己一個人身上。 慢慢的也不禁開始質疑,這一切到底是為了什麼? 無奈地嘆口氣後,隔天還是得繼續早起上班。 我們心裡都曾興起過離職的念頭,或許是不知道還可以離開去哪,也或許是還有些原因讓我們決定繼續留在這。 既然走不了,那就一起來想想辦法讓工作環境不要那麼無奈痛苦吧! 2019年9月25日,我們召開成立大會,並選出第一屆的理監事。靠著理監事們在正職工作之餘,運用下班後和假日開會、處理會務和矯正署斡旋。 在疫情籠罩的過去一年裡,獄工的腳步未曾停歇 2021年,獄政工會努力爭取到的有: 完善防疫措施: 提高獄政人員疫苗施打優先順序、保障防疫假權益、推動矯正機關落實防疫措施等 生理假看得到用得到: 女性同仁生理期痛苦難耐,卻因受限於生理假只有8小時規定、人力不足等原因,讓只有2%的同仁曾請過生理假、且一年僅請假4小時。因此,獄政工會成功爭取到生理假從8小時放寬到以一班為計算。 調整體測標準: 監所管理員體格檢查及體能測驗考試比消防、警察嚴苛。經過獄政工會積極爭取,終於首先放寬握力標準從35公斤調降至30公斤,希望未來體測標準更符合實際勤務需求。 勞動狀況調查: 為了瞭解獄政工作的整體現況,獄工在2017年獄政工會籌備時期即發起「勤務制度滿意度調查」、2019年「台灣監所職傷調查」,以及今年2021年繼續進行「拒絕過勞!台灣監所職傷調查」,以問卷調查不同矯正機關獄政人員普遍面對的問題。 除了上述已經成功爭取到的戰果,其他我們也會繼續努力: #遷調透明化、#自主健康管理、#工時改革、#備勤納入工時、#提高危險加給…等。 改變不會憑空發生,想要 #中樂透,也要先買張彩券才有機會。 如果想要更好的工作環境,新的一年請加入獄政工會,讓我們一同攜手邁向新的一年! 新的一年,從加入獄工開始 https://bit.ly/30tfcwD
0 評論
輪班制人員日間執勤夜間待命全年合計超過3300小時,為何備勤明明限制了⾃由,卻不被計入基本工時?
獄警長期不足,且增額無望,那就更不應該放任超收問題不管。台灣符合⼈權價值合理的「法定容額」,應維持在二萬五千人至四萬人之間。也就是說,目前其實遠遠超收⼀萬人。 期盼社會大眾及各級法院更嚴格謹慎地使用獄政設施,不要隨隨便便把人關進來,這才符合刑罰謙抑的思想,善用資源。 原文網址: 謝演應/【獄警與過勞(下)】高壓、高工時卻低薪的勞動困境 | ETtoday法律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1229/2155701.htm...... #基層團結才能改變監所 #備勤納入工時 夜間戒護人力需求龐大,即便法律早已授權部分收容人夜間可自治生活,但社會通念難容戒護有一絲寬容。例如:⽬前監獄舍房分配⽅式,依舊是以⽩天收容⼈⼯場作業類別分類,將⼯場相同者,夜間分配在同⼀教區的舍房,以利⽇間開封隊伍整齊與戒護安全,無法落實按累進級別分區配房,便無法對一級收容人不加監視。
更別提已立法的自主健康管理措施,立法美意欲讓收容人自主服用慢箋藥物,能減輕夜間人力非核心勤務的負荷。 在釋字785的要求下,五院需要訂定相對應的合理補償措施,並回歸24⼩時制—08:00下班,以減少超額一⼩時的扣抵⼯時,並彌補分段睡眠造成⽣理時鐘紊亂的損耗。 原文網址: 謝演應/【獄警與過勞(中)】正視輪班制⼈員夜間健康保障 | ETtoday法律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1228/2155398.htm...... #基層團結才能改變監所 #備勤納入工時 ⽬前考試院修法版本在延長辦公的時數上,已逾越過勞健康保障參考指引的風險時數,且缺乏調控機制。
法官判定職場機關應將執勤⼈員在機關內的「備勤時數」與「待命時數」皆視為⼯時,⽽僅容許休假待命的「候傳時間」(on call),得排除於⼯時外。 原文網址: 謝演應/【獄警與過勞(上)】全年備勤待命怎不算⼯時 | ETtoday法律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1227/2155345.htm...... #基層團結才能改變監所 #備勤納入工時 時代力量黨團於本月21日在立法院紅樓召開「『輪班公務員終結過勞』因應釋字785號解釋工時改革公聽會」,邀集輪班各機關及基層勞權團體進行討論。
時代力量黨主席陳椒華表示,自大法官作出釋字785號解釋後,時力黨團已與人總及有輪班業務的各部會經三次會議討論,各黨團及各基層團體對考試院所提出的公務員服務法及保障法草案並不滿意,因考試院版草案針對釋字785最核心的業務性質、輪班相關工時、補償規範及工時上限、排班、休假、加班補償等,皆以空白授權授予各權責機關自行訂定,這樣的做法是不會被接受的。輪班公務員應有明確工時上限規範,立法院實質審查相關法案前,相關機關應先完成工時排班休時休假和加班補償的具體改善方案,在審查法案時能有具體方案一併討論,相關機關除了工時和加班補償,應該要有人力增補和業務調整經費規劃,至少應完成一定規模和時段的試辦,審查法案時希望人總和各相關都已充分了解大法官釋字意旨,並已和基層及基層團體充分溝通,提出具體且合理的工時排班,甚至人力業務經費改善計劃,而不是等立法院空白授權再說,否則立法院只能被迫在母法中全部明確訂定相關規範。 時力黨團總召邱顯智表示,各權責機關應對於所屬輪班公務員的工時上限、休息時數應提出具體方案以及人力增補業務調整計劃,並且試辦以評估可行人力及經費,過去這兩年警政署及移民署不僅提出相關配套且已有試辦,僅剩不到一年的時間可說是已迫在眉睫,但卻仍有機關不提出相關方案,這是不可原諒的,因為攸關到人的性命及健康。 人事行政總處代表表示,做成釋案785解釋後人總即與各主管機關人事單位討論、了解、溝通,各機關目前的服勤方式有沒有符合大法官解釋的服公職權與保障健康權的要求,若沒有就要儘快因應。框架性規範大法官並未要求用法律,法規命令亦可,但絕對不是空白授權,這是人總要處理的,而各主管機關對人力運用最清楚,要訂定細部的執行規定。工時出來後人事及經費是一定要調整的,人事總處從沒有說不調整,但差勤工時是屬內部管理事項,主管機關有一定責任。待服務法保障法完成修法,後續的法規命令人總會繼續完成。 矯正署代表表示,矯正署最重視基層同仁值勤方式待遇,除了2017年增補400員額的人力,也已將增支專業加給從3000元調升至4500元,早在大法官釋字785解釋前就已發多次問卷調查同仁意見,為暸解基層對勤務的意見也辦理了兩場座談會,並書面搜集全國矯正機關的意見,夜勤不計入工時的備勤1100小時補償明顯過低,試辦規劃將按照公務員保障法第23條合理執行職務的時間密度做合理評價,矯正機關最大的問題在於經費及人力不足,請增人力與實際需求相差甚大,改變勤務制度涉及經費,因此矯正署研擬了精進隔曰制及兩班制,原則上會在明年元月試辦。 獄政工會理事長呂宗倫針提出改善訴求並表示,監所同仁每年備勤超過1000小時,卻只以每小時70元做為補償顯不合理。 獄政工會常務監事林文蔚則痛批,矯正署實際上比其他輪班制公務機關有更充份的準備時間,獄政人員工時爭議早在2017年司改國是會議第五組就已提出,並在總結會議以66票通過做成決議,但矯正署卻不想改;2019年五月澎湖監獄同仁在備勤中猝死,被認為非因公殉職,同年九月立法院鍾孔炤委員主持的「監所管理員勤務制度公聽會」,矯正署代表還曾給出部分承諾,事後矯正署卻在宜蘭監獄以辦理座談會的名義突發宣布宜蘭監獄為三八制示範單位,狠狠踩了基層一腳,由此可見矯正署並沒有改善基層過勞的誠意。過長工時是獄政人員之痛,依矯正署給立法院的資料,獄政人員一週平均工時為84小時,但實際上因為備勤不計入工時,所以監所會有補班制度,若是遇到補班,一週上班時數會長達90甚至100小時,相當於一般行政人員週工時40小時和月加班上限60小時的總合,但這在監所卻是常態,而且還沒算入加班時數。監所不僅工時長,假又難請,依獄政工會過去兩年的問卷顯示,女性同仁有請過生理假的比率只有2%,懷孕同仁流產的比率非常高,還曾有懷孕同仁收封時站不住,坐著檢身卻被長官飆罵。釋字785出爐後矯正署毫無做為,只發了幾次引導式的記名問卷,直到最近各機關群組突然瘋傳要試辦12小時制,此事引起同仁不滿,事後矯正署卻撇清是台北監獄自己搞的,但大家心知肚明是在帶風向,這也激起不少同仁在臉書社團靠北監所裡針對精進方案和現在的制度有很多討論,也有不少好的建議,但矯正署一心只想以拖待變,等明年十一月時限底定,備勤照樣不計入工時,什麼都不用改。矯正署成天只會喊沒錢沒人,實際上去年監獄行刑法新法中有許多授權辦法如藥物自主管理等受刑人自治相關規定可以精減業務,但矯正署並未善用,只把它擺著發霉,所以就算給了錢給了人,矯正署也不可能用到多好。備勤是在機關指揮監督支配受拘束下待命,矯正署到現在卻仍存有發一小時70元夜點費給人填肚子的心態。犯罪矯正是最邊緣最艱難的任務,第一線人員這樣天天過勞、力不從心,當真是全民之福嗎? 矯正署代表回應,矯正署多年來已就勤務制度研擬,人力也多次請增,沒看到不表示矯正署沒有努力,勤務方面已請各機關試編排,矯正署不會等到明年十一月框架性規模底定才會推出方案,不僅會對現行新三班制做研擬,也有新班制規劃。就女性同仁照顧不週的部份,願意做個案上的處理。但仍籲請矯正機關要有相關的人力經費才足以保障健康權。 邱顯智委員表示,自己服役時曾在國防部台南監獄擔任軍法預官,所以能體會監所同仁的辛勞。放眼望去各部會只有矯正署沒有人事處科長或主任出席,工時是人事問題,卻由安全督導組處理,其他的單位都已提出方案也已有試辦,而矯正署到現在不僅沒有任何方案,雖對外宣稱的有在做爭取,卻又提不出相關資料證明做了什麼努力,究竟有沒有針對釋字785號解釋做討論,實在很難讓基層感受到誠意。 (鳳梨媒體駐獄工記者 夏蓓/立法院報導) ---- 【獄政工會】 ✦加入會員|有夥伴,不孤單 https://bit.ly/30tfcwD ✦捐款支持|讓我們走得更長久 https://bit.ly/2YfGV0Y 午夜夢迴總會想到.....噢不,科員已經在你身後等著送出申誡。值勤時候是容不得你恍神的,你必須全神貫注緊盯著螢幕上的監視器,對抗牆上會讓子女唾棄的360p監視器螢幕,然後祈禱我們藉此看到捆在窗邊的細繩,否則一條人命就押在你的肩上。
但也許在某個幸運不用加班的夜晚,我們也能做個香甜的美夢,期待一個更好的工作環境吧? 「點~~~名!」預令宏亮,動令短捷,從上班的第一天,學長就告訴你點名千萬不能馬虎,起床點名,交接點名,開封工場點名,中午點名……當管理員不會點人頭是不行的,因為你一天不只要點十次,如果哪個兩光的報錯人數,你就得跟同事站在離自由僅僅只有一門之隔的管制口,巴望著卻等不著下班的口令。你一定也有想過,交接的時候能夠只看著螢幕就可以知道,多達上百個房舍內究竟有多少人。但直到今天,我們還是只能一房一房敲敲壓克力,「報數!」 「你也變太胖了,我們機關沒有虧待你噢」煙毒犯常常被認為是進來養病的,三餐正常睡眠充足,進來沒兩個月就腫了一圈,提帶的時候常不免讓人質疑是不是冒名頂替,然後某一天上了新聞你才恍然大悟你放錯人了,同時閃過的念頭當然還有「阿,要被懲處了。」 說真的,一次提帶看診會客10來個人,一天動輒上百人次,要一個提帶人員逐個對人臉對場舍,你信嗎?我只信多精明的長官下來,也得給我帶錯。希望有個人臉辨識的機器過分嗎?在一個iphone比遠房親戚還會認臉的時代,這真的不應該是奢求。 「主欸!我們在玩而已啦!」每次辦違規都會有這種2486,打人就打人,男子漢大丈夫連承認的勇氣都沒有,難道對方臉上那個是番茄醬嗎?但他還是會看著那團糊在一起的畫面說「你看啦,阿就真的在玩啊!」我們多希望攝影機上面斬釘截鐵的告訴我們,打起來了!快點去處理!但測試的結果是一聲又一聲的虛驚。其實舍房的虛驚只是小事,因為久了大家也就不當它一回事。 但如果今天響的是外圍牆,中央台的電話鈴聲就會像早晨的鬧鐘一樣惱人,典座副座秘書科長典座副座秘書科長周而復始不斷循環,所有備勤警力跑到事發地點,是隻路過的貓。 甚至甚至,我們只希望當同學告我們的時候,監視器畫面可以足夠作證,他新收的時候多麼跋扈對同仁叫囂,讓檢察官、監察委員不用總是抱持著質疑的眼神,永遠都在黑獄黑獄,「你們就是欺壓人犯」,我是人,我是爸爸,我上班,我養家,我依法行政,我為什麼要面對你們這些無禮的質疑! 但監視畫面調不到。「我只是找不到你們有罪的證據而已」,證明自己的清白,何其困難。 矯正署2017年5月18日招標的「矯正機關智慧監控系統建置及影響資料庫分析應用計畫委託資訊服務案」,需求說明書中洋洋灑灑編織了一個更好的工作環境,矯正署說,要用科技減輕同仁的工作量。但3年過去了,同仁一樣一天上班25個小時,甚至多年排不到一次像樣的健檢。長工時跟工作壓力大到女性同仁的生理期像抽籤一樣得靠運氣,而流產的,更是大有人在。 獄政工會成立是為了基層同仁的勞動權益發聲,也相信在改善同仁值勤環境之餘,能夠更有心力去協助收容人復歸社會,勞權人權並進,這點與矯正署在新聞媒體,在工程招標說明,甚至矯正署長所說,不謀而合。 但如今呢? ✦捐款|讓我們走得更長久 https://ppt.cc/fjkQox ✦加入會員|有夥伴,不孤單 https://bit.ly/30tfcwD 昨日新聞頭版「5千萬『智慧監獄』被爆是裝飾品 人臉辨識要花10秒」,揭露矯正署工程功能大有問題,卻全部驗收通過。
審計部調查也指出智慧監控的問題,「該署辦理驗收方式,無法及時發現系統效能或壓力負載問題,致使用成效未如預期」;警報應變處理機制「事件正確性之回報比率僅0.13%」,質疑矯正署花大錢做的標案卻效能過低。 當天,立法委員陳椒華和賴香伶在質詢中,要求法務部立即檢討改善,別讓智慧監控成為重大弊案。 法務部矯正署以限制性招標、耗資超過五千萬,進行「矯正機關智慧監控系統建置及影像資料庫分析應用計畫委託資訊服務案」計畫。 契約主要執行項目整合監所既有多個系統的監視錄影機,達到只要透過一個單一整合平台就可控制所有監視畫面的功能。 然而,新系統不僅無法整合既有監視畫面,更使影像畫素從1080p降低到720p以下;在既有系統中可操控監視器畫面放大、縮小及角度調整,使用新系統後卻通通無法達成;原可錄製聲音的監視器,透過新系統傳回也變成「無聲」。甚至,新系統主機無法存取一個月以上的錄影檔案,導致事故發生後難以調閱追溯。 新系統主打的「行為偵測」,應可針對受刑人打架等危險事件立即發出警報,並在畫面中跳出相關監視影像。但新系統使用兩年以來,錯誤率仍居高不下,且偵測範圍狹隘,如果沒有在監視器畫面正中間打,就會偵測不到。反而是受刑人起床穿衣服、站起來,摺棉被、讀書,都會被當作打架,觸發警報。 另一個主打的「人臉辨識功能」,則須受刑人停止不動、看著監視器長達數10秒才有辨識結果,且還時常辨識錯誤,將物品辨識成人,或將管理員辨識成受刑人。 廠商建置錯誤百出的新系統,非但沒有減輕戒護壓力,更在管理員繁忙的工作中,加重管理員的負擔。甚至,明年矯正署將繼續支出高達一千萬的經費,進行新系統維護,猶如將錢丟到水坑。 獄政工會要求,法務部矯正署應坦誠面對缺失,虛心蒐集各監所第一線承辦管理員的使用狀況,才能真正瞭解問題,而非讓基層同仁承擔工程疏失的後果。 ✦捐款支持|讓我們走得更長久 https://ppt.cc/fjkQox ✦加入會員|有夥伴,不孤單 https://bit.ly/30tfcwD
近日媒體報導,澎湖監獄管理員疑似過勞死一事。澎湖監獄副典獄長於受訪時表示,本案不符合因公撫恤之要件,理由在於「必須要是執行勤務,而不是備勤狀態」。言下之意,獄方認為監所管理員的備勤時間,並未執行獄政管理之相關勤務,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
時間序列
六月 2024
文章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