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新聞頭版「5千萬『智慧監獄』被爆是裝飾品 人臉辨識要花10秒」,揭露矯正署工程功能大有問題,卻全部驗收通過。
審計部調查也指出智慧監控的問題,「該署辦理驗收方式,無法及時發現系統效能或壓力負載問題,致使用成效未如預期」;警報應變處理機制「事件正確性之回報比率僅0.13%」,質疑矯正署花大錢做的標案卻效能過低。 當天,立法委員陳椒華和賴香伶在質詢中,要求法務部立即檢討改善,別讓智慧監控成為重大弊案。 法務部矯正署以限制性招標、耗資超過五千萬,進行「矯正機關智慧監控系統建置及影像資料庫分析應用計畫委託資訊服務案」計畫。 契約主要執行項目整合監所既有多個系統的監視錄影機,達到只要透過一個單一整合平台就可控制所有監視畫面的功能。 然而,新系統不僅無法整合既有監視畫面,更使影像畫素從1080p降低到720p以下;在既有系統中可操控監視器畫面放大、縮小及角度調整,使用新系統後卻通通無法達成;原可錄製聲音的監視器,透過新系統傳回也變成「無聲」。甚至,新系統主機無法存取一個月以上的錄影檔案,導致事故發生後難以調閱追溯。 新系統主打的「行為偵測」,應可針對受刑人打架等危險事件立即發出警報,並在畫面中跳出相關監視影像。但新系統使用兩年以來,錯誤率仍居高不下,且偵測範圍狹隘,如果沒有在監視器畫面正中間打,就會偵測不到。反而是受刑人起床穿衣服、站起來,摺棉被、讀書,都會被當作打架,觸發警報。 另一個主打的「人臉辨識功能」,則須受刑人停止不動、看著監視器長達數10秒才有辨識結果,且還時常辨識錯誤,將物品辨識成人,或將管理員辨識成受刑人。 廠商建置錯誤百出的新系統,非但沒有減輕戒護壓力,更在管理員繁忙的工作中,加重管理員的負擔。甚至,明年矯正署將繼續支出高達一千萬的經費,進行新系統維護,猶如將錢丟到水坑。 獄政工會要求,法務部矯正署應坦誠面對缺失,虛心蒐集各監所第一線承辦管理員的使用狀況,才能真正瞭解問題,而非讓基層同仁承擔工程疏失的後果。 ✦捐款支持|讓我們走得更長久 https://ppt.cc/fjkQox ✦加入會員|有夥伴,不孤單 https://bit.ly/30tfcwD
0 評論
發表回覆。 |
時間序列
六月 2024
文章分類 |